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 25000.51 - 2016 軟件工程 軟件產品質量要求與評價》標準,軟件產品涵蓋八大質量特性,分別是功能性、可靠性、安全性、兼容性、易用性、性能效率、維護性和可移植性,且可細分為二十七個子特性,諸如功能適合性、功能準確性、互操作、安全保密性、易恢復性、易理解性、易學性、易操作性、吸引性、時間特性、資源利用性、穩定性、適應性、易安裝性等。
軟件產品確認測試是實施較為頻繁的測試項目類型之一,主要聚焦于軟件產品質量特性的測試服務。依據客戶的委托需求,對軟件產品的功能、性能效率、可靠性、易用性、可移植性等方面進行測試,同時對用戶文檔進行審查,對軟件測試的特性予以評價,并為客戶出具權威、科學、公正、嚴謹、客觀的測試報告,助力軟件企業全面衡量產品質量。測試結果可用作評價軟件產品質量的依據,包括常規確認測試和高級確認測試,常規確認報告可在國內使用。其目的在于確認用戶開發的軟件實現了需求規格說明書中規定的軟件功能。評測結果可作為省、市級科技成果獎的技術鑒定依據,適用于省級和市級的科技項目申報、科技項目驗收、創新基金申報、政策性項目、科技成果鑒定、研發成果證明、項目招投標、軟件系統確認、自主創新產品認定等,也可用于用戶方對開發方的簡易驗收以及開發方的產品推廣。
軟件產品確認測試又稱有效性測試。有效性測試是在模擬環境下,運用黑盒測試方法,驗證被測軟件是否滿足需求規格說明書所列需求。其任務是驗證軟件的功能、性能及其他特性是否與用戶要求一致。軟件需求規格說明書中已明確規定對軟件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其中包含的信息即為軟件確認測試的基礎。確認測試的目的是向未來用戶表明系統能夠如預定要求那樣工作。在經過集成測試后,已按照設計將所有模塊組裝成完整的軟件系統,接口錯誤也基本排除,此時應進一步驗證軟件的有效性,這便是確認測試的任務,即確保軟件的功能和性能符合用戶的合理預期。
一、軟件產品確認測試的作用
1. 有利于企業在競標中獲取項目。
2. 提升企業產品質量水平,構筑核心競爭力。
3. 展現企業自身產品技術實力,提高企業知名度。
4. 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與業績,拓展市場。
二、軟件產品確認測試的費用
軟件產品確認測試的費用通常按照項目規模或者測試功能點進行收費。測試機構需根據用戶需求或測試功能點評估工作量,并以此作為收費依據提供測試報價。一般來說,軟件測評費用會根據客戶所需的測試類型進行報價,價格范圍從幾千元到幾萬元不等。由于不同的測試機構以及測試項目類型的差異,費用可能各不相同,可咨詢具體的測試機構了解詳情。
三、軟件產品確認測試依據標準
依據國家標準 GB/T25000.51 - 2016《系統與軟件工程 系統與軟件質量要求和評價(SQuaRE)第 51 部分:就緒可用軟件產品(RUSP)的質量要求和測試細則》,對軟件產品的功能性、可靠性、用戶文檔或技術指標等方面進行測試。
四、軟件產品確認測試范圍
測試范圍主要涵蓋用戶文檔、功能性、可靠性、性能效率(可選)、技術指標(可選)、兼容性(可選)、可移植性(可選)、易用性(可選)、信息安全性(可選)、維護性(可選)。
五、軟件產品確認測試內容
1. 安裝測試
2. 功能測試
3. 可靠性測試
4. 安全性測試
5. 時間及空間性能測試
6. 易用性測試
7. 兼容性測試
8. 可移植性測試
9. 可維護性測試
10. 文檔測試
六、軟件確認測試需提供的材料
1. 委托測試申請表(包含功能列表清單)
2. 用戶操作手冊。